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专家 > 专家风采 > 预防医学专家
编号:213742
叶天星
http://www.100md.com 中国公众科技网
     叶天星为培养青年教师,制定了三步培养法。(1)要求青年教师要狠抓备课“五要”:①要熟读教材;②要参阅有关资料;③要列出课内重点、难点及要点;④要了解教学对象的水平;⑤要写成教学实施教案,并经常指导教师审查商订。(2)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依据前述12条教学法和五段教学法,都是授课要着重启发诱导,深入浅出,条理分明,讲清重点难点,青年教师在首次正式授课前都要进行试讲评议,直至满意为止。(3)培养归纳、总结及分析能力。授课教师应将课程中复杂内容归纳成条理,将重点、难点总结成几个要点,对争论的不同学说及发展中的问题,要分析其立论依据和特点,以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启发学习者思考、联想。叶天星经常参加评定活动,并进行示范教学,课后还收集学生的意见,供青年教师参考。由于叶天星对青年教师的精心培养,许多年轻教师的教学质量不断地提高,很多人被评为优秀教师,教研室也被评为教学先进单位。

    叶天星对初作专题科研的年轻人,提出了10项要求:(1)要充分熟悉有关的文献资料,写出文献综述或详细摘要,并在科研小组中介绍,要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研究设想,开展讨论;(2)要立题正确,要有理有据和有新意,在小组中作开题论证,集思广益,避免盲目片面性;(3)要制订科研工作的具体计划及实施步骤,要有必要的对照,做到实验方法的正规化及准确度,正式实验前须通过预备实验认可;(4)要工作踏实、细致、持之以恒,要求对大小事物不马虎,要有苦干精神,必要时放弃休息及节假日;(5)要注意科研中出现的各种苗头,对问题要求联想推断,设法证实并进行探讨研究;(6)要敢想敢做,要求不畏困难,力求创新;(7)要正确对待遭遇到的失败或意外,要求找出原因,不屈不挠地尽力克服;(8)要及时记录科研实验结果,要求经常小结和定期讨论进展情况和收获;(9)要客观分析研究的结果,要求以统计方法正确处理实验结果;(10)要求不争名夺利,要求公平对待,鼓励主要工作者独立或领先署名发表科研论文或申请奖励,指导者决不侵占青年人的辛勤成果。对于青年人的科研工作,叶天星始终参与指导和帮助,如提供或代查文献资料,参与讨论立题方向,协助订立科研计划,提出各种建议,协助质量把关,修改论文等。叶天星如此甘为人梯,倾注心血培育有志的中青年的精神令人敬佩。经他培养的人中已有十余人成为本专业高级人才,现任国内许多知名单位的教授或研究员,不少人担当了教学及科研工作的骨干。1978年以来他已培养了15名免疫学硕士研究生及一名博士研究生,他们都取得较好的科研成绩。
, 百拇医药
    叶天星对校内其他科系及校外的年轻人来求教者,皆一律热情接待,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虚心与他们共同讨论问题,尽力提供可行的方法和建议,还常为他们修改论文或提供参考资料。

    科学研究密切联系实际 为防病治病服务 为发展我国的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理论和促进其实际应用,实现“救国先健民”的宗旨,叶天星绐终不渝地进行科研工作。他的科研特点是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以防病治病为目的。他一生中的科研工作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本世纪30—40年代,着重研制疫苗和免疫血清,用于防治传染病和防御侵华日军对我国的细菌战;第二阶段为50—60年代,侧重研究新型流感病毒的病原特点、免疫性能及流行规律;第三阶段为70年代后期至今,专心带领中青年研究人员重点对免疫调节机理和淋巴因子的抗癌作用进行研究及对罕见的免疫性异常疾病进行探讨。

    1,参加查明侵华日军在我国投撒的细菌武器和首次治愈3例原发性肺鼠疫患者。日军侵华期间,疯狂和秘密地向我国广大地区投撒用霍乱、伤寒及鼠疫等烈性细菌制作的细菌武器,残害我国人民,造成各地疫病流行,虽引起众多猜凝,但一直未查获日军确切罪证。1941年底,叶天星随陈文贵教授等到湖南常德地区参加查获日军空投感染鼠疫杆菌的细菌武器,并由当地受感染的病人中证实是被该细菌武器所害。1942年叶天星在日军向我国西南等地投撒霍乱弧菌的水源中及受感染的病人中查明这些细菌的血清学型别,揭示它们是由日军所施放。以上事实,在日本投降后受审的日本细菌战犯均予供认。1946年初,沈阳爆发流行肺鼠疫。肺鼠疫当时被认为是不治之症,叶天星等收治39例均经细菌学检验证实的肺鼠疫患者,他首次试用大剂量磺胺噻唑治愈了其中3例原发性肺鼠疫患者。论文发表于1948年美国传染病杂志。此为国际上最先的报道,从而引起国外专家重视,随后被仿效证实和肯定,已被国外许多著名书刊引证和高度评价。
, 百拇医药
    2.证实亚洲甲型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探明人群对各型流感的免疫水平。1957年上海流感流行,叶天星等会同苏联病毒学家M.N.索科洛夫(M.N.Coкрв)共同证明为新突变的亚洲甲型流感病毒,详细地阐明了其生物学特性与以往病毒株不同,并进一步探明了在流行前及流行后5年间上海市人群中对各型流感病毒的免疫动态水平,为预测流感流行和进行对流感特异免疫预防提供了依据。在此期间他还查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区域性爆发流行规律,为其鉴别诊断和防治提供了指证。此外,他还在1958年报道了他们率先对上海市居民1600余人的Rh血型所进行的鉴定结果。 3.叶天星指导和共同研究免疫调节机理,证明罕见的免疫异常症,多方探讨细胞因子协同抗癌的作用。叶天星等建立了体外诱生抗体技术,用于研究中药纯品刺五加多糖、国产羧甲基淀粉钠及α、β、γ干扰素,证明它们皆有调节体液免疫的效用,并证明免疫应答产物能反馈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用双标记免疫荧光法查明了罕见的单株双型轻链病2例及LP免疫细胞瘤1例,还证明了罕见的着色性干皮病多发皮肤癌5例的免疫功能全部异常,表明该病的发生,除因遗传性缺乏DNA修复酶外,还与免疫缺陷有关。探讨了多种细胞因子免疫抗癌效用,包括用中药纯品中国商陆皂甙诱生免疫干扰素,并将其用国产微孔玻璃珠纯化至临床级高纯度,合用含多种细胞因子的粗制天然混合人γ干扰素治疗肝癌,能使肿瘤缩小和延长病人存活期。仿制、纯化了一种新的抗癌淋巴因子——白细胞调节素,证明它能杀伤多种癌细胞,并进而用白细胞介素2激活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与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抗肿瘤活性的比较和合用其他细胞因子的协同抗癌作用。还用干扰素与抗癌化疗协调天然杀伤细胞(NK)抗癌活性,又用脂质体包被细胞因子及药物激活巨噬细胞杀肿瘤作用。这些都展现了免疫治疗癌症的前景。此外,还创建了吖啶橙简易免疫荧光方法,改进了免疫荧光菌团及康华氏合并试验等。又研究了用抗β2微球蛋白单克隆抗体延长胰岛移植物存活期,重症肌无力病人的HLA-I类、Ⅱ类抗原表型、Gm同种异型的分布及树突状细胞对起病的作用,B细胞抑制因子的作用,还发现以EL-Tor霍乱弧菌实验感染泥鳅和黄鳝,使其能带菌半年左右,可能成为水源中储菌宿主。, 百拇医药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